- 服装鞋帽(25类)
- 酒商标(33类)
- 食品商标(29类)
- 医药商标(05类)
- 方便食品(30类)
- 科学仪器(09类)
- 日化用品(03类)
- 餐饮住宿(43类)
- 广告销售(35类)
- 健身器材 (28类)
- 更多
在分类中搜索“”
日前,笔者参加了一个青少年科技节的开幕式,会上对取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的中小学生进行了
日前,笔者参加了一个青少年科技节的开幕式,会上对取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表彰,一位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其中一句话让我听来感到有些“别扭”。这位同学说道: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荣誉证书,是对我们过去成绩的一种肯定,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云云。
把专利证书当成荣誉看待,这是中国当下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种“误解”。一位初中生有着这样的想法,本身并不奇怪,因为在“产学研”脱节的大背景下,科研院所里专门从事科研的专家们,很多时候也只是把创新研究成果当作是一种荣誉与成绩看待,而没有太去考虑创新成果的转化与运用。实际上,将创新成果申请专利,用知识产权武器保护起来的做法,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一些更为“落后”的做法是,只是做出一项创新成果,通过相关的验收和评审后,就将其“束之高阁”,连知识产权保护都没有考虑,更奢谈成果转化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在40%以上。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成果转化再次成为热门议题。在当前我国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破解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难题,以此来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个典型问题就是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一方面,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过于前沿,企业在当下用不上;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不愿意去做。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同发力,促进知识产权供需对接,畅通转化渠道,推进交易方式创新,同时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形成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股权、期权和收益分成等多元化的经济激励政策。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成果的供给主体,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的“用户”,双方的互联互通,对于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要实现这一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需要做出努力外,还需要配套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介入,则有益于提高双方的对接效率和对接质量。
在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向科技成果转化要效益、求转型,就务必要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改革试验,强化分配制度的知识价值导向,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围绕知识产权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我国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2015年10月,修改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施行,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作为立项和验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2016年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是从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政策方面发力制定了相关措施,以明晰的收入分配归属来调整各方利益关系,进一步调动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近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所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已经扫清,这些制度将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保障力量。
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沟通了科技成果供给方与需求方的联系,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实际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作用存在于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的全过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科技成果的创新主体还是使用主体,都需要知识产权机构的专业服务,来帮助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并做好知识产权的后续运营。
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青少年科技节,笔者也在会上看到了令人备感欣慰的一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细软移动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与3位专利持有人现场举行了青少年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每位学生获得10000元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金;3位小小发明家的创新成果(“电子词典笔”、“分体插座”、“无限充电器”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也将在市场化运作下,实现成果转化与项目落地。
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似乎感受到“风向”正在改变。科技成果转化的阻力逐渐被扫除,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越来越强劲,甚至我们能乐观地说一句,科技成果转化的春天来了。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关于我们| 推广服务| 法律申明|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中细软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544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86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 传真:010-58143981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