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管理企业还存在刑事风险?

来源:中细软作者:中细软 2018-07-318864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真的不可能吗?企业遭遇刑事法律风险——后果真的很严重吗?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否可以有效预防呢?

1.jpg

老总,您觉得有必要对企业进行刑事法律风险方面的防控吗?

答1

没见过几个企业被判刑的,这种事发生的几率太小了,不可能!

答2

我们企业管理非常规范,别说刑事风险了,就是其他风险也不可能!

答3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花钱消灾。只要肯花钱,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刑事风险,不可能!

答4

我们企业有法务,法务就是干这事的,所以,刑事犯罪,我们企业不可能!

2.jpg

以上几种回答,代表了四种比较典型的企业对于刑事法律风险问题的态度。这四种态度,实际上表现出了四种认识上的误区。要避免陷入这样的认识误区,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民事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之间的区别。

民事法律关系涉及的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民事领域诉讼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不主动干预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民事领域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民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诉讼程序要适用民事诉讼法。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而刑事法律关系涉及的是犯罪的行为。而刑事领域犯罪行为侵犯了我国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公权力机关是会主动介入的。刑事方面的实体规范主要是刑法,诉讼依据刑事诉讼法。承担刑事责任的人要受到刑罚的处罚,具体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管制、拘役以及罚金、没收财产等。

了解了这种区别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以上几个回答中存在的具体认识误区。

第一种误解完全对企业触犯刑事法律风险毫无意识,称其为“无意识型”吧。认为刑事法律犯罪主要发生在自然人身上,发生在企业身上的太少了。新闻媒体上大多数报道的都是某某人犯罪了,某某企业犯罪的很少。

真实果真如此吗?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的报告,2015年全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刑事犯罪案件为793件,涉案人数为921人;2016年案件数为1458件,涉案人数为1827人。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数据只是媒体报道的部分案例,并不是全国所有企业犯罪案件的统计,也就是说,这个数据只是冰山的一个角。

仅仅是2015和2016两年时间,企业刑事犯罪便呈现出翻番增涨的趋势。相比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我国企业总体数量不及人口数量的十分之一,其在犯罪方面的数量显然低于自然人犯罪,所以,人们更多有所了解的是自然人犯罪,而不是企业。但是,你所不知道的并非不是真实。事实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3.jpg

第二种误解,姑且称之为盲目自信型吧。一个没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不是好的企业家,一个没有经历过任何风险的企业也是不存在的。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经营风险、诚信风险以及法律风险。

持这种误解的人就好比说“我身体好,从来不生病”的人一样,实际是根本不可能的。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多一份风险防范的意识,都要比这种盲目自信好得多。

4.jpg

不得不说,第三种误解真是土豪型的。因为不差钱,所以,凡事都想用钱去解决。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钱换不来的,比如因为犯罪而可能失去的自由甚至生命。

刑事案件不同于民事和行政案件,因为具有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国家不能容忍、必须要以国家名义进行惩处的。同时,刑事处罚也是最严厉的,其严厉性的体现之一就是,剥夺犯罪者最重大的利益,对于自然人而言,还有什么比自由和生命更珍贵呢?自由和生命既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更不能用金钱来交换。

看一看有多少不差钱的土豪是用钱消了灾的呢?这个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事,恐怕莫过于钱没花了,人没了。

第四种是这几种认识中相对最靠谱的一种,有风险防范意识、有专人负责。但为什么说它还是一种误解呢?身份问题,说白了,因为法务是企业自己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相比,企业法务与企业身份的同一性,会在不知不觉中使法务看待问题的视角,跳不出一定的局限,这不利于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正确审视。更何况,忠言逆耳,有多少企业法务敢冒老总圣怒,以丢掉饭碗为代价而进谏的呢?

归根结底,专业的事情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由于刑事法律风险一旦触发,对于企业及企业负责人来说,都是毁灭性的灾难,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当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聘请专业的律师团队,对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刑事法律风险筛查,给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这件事情真的必须要做!

一直以来,中细软集团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系统的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解决方案,北京中细软律师事务所、四川中法律师事务所以优秀的律师团队和丰富的办案经验,助力中细软的企业用户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行政诉讼、侵权诉讼、不正当竞争和打假维权等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其他方面的法律服务。

【中细软温馨提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以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我们已收到,我们会尽快上传!!

如有问题可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我的收藏
立即咨询
400-700-0065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提交成功

已经收到您的询价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发布求购信息

*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提交
提交成功

已经收到您的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会员登录
发送验证码 (60s)后获取
登录

登录即表示您已同意《中细软服务协议》

遇到问题: 联系在线客服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与建议,我们会持续优化网站,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确认
收藏成功

登录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提交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