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鞋帽(25类)
- 酒商标(33类)
- 食品商标(29类)
- 医药商标(05类)
- 方便食品(30类)
- 科学仪器(09类)
- 日化用品(03类)
- 餐饮住宿(43类)
- 广告销售(35类)
- 健身器材 (28类)
- 更多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在分类中搜索“”
出售商标
商标求购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热门商标推荐
5182下午刚宣布砸650亿造车,小米就在晚间的“春季新品发布会 DAY2”上,更是官宣了新LOGO,公布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首款自研手机芯片澎湃C1。
2021年3月30日,小米的大动作有点多。
下午刚宣布砸650亿造车,小米就在晚间的“春季新品发布会 DAY2”上,更是官宣了新LOGO,公布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首款自研手机芯片澎湃C1。
发布会上谈到小米造车,雷军更是表示小米汽车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
信息量到底有多大?一起来看看。
9999元起!最便宜折叠屏手机来了!
小米自研芯片也官宣了
在3月30日召开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 DAY2上,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正式发布了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
据介绍, 小米MIX FOLD搭载8.01、2K视网膜屏,采用经典4:3屏幕比例。搭载骁龙888处理器,5020mAh电池,支持67W有线快充。散热性能上,小米MIX FOLD采取了蝶式散热加上首创的“微气囊”散热技术。
摄像方面,小米MIX FOLD 有三颗镜头,包括1亿像素高清主摄、123°超广角镜头和30倍长焦镜头。另外,小米MIX FOLD 采用仿生新技术的液态镜头,通过可流动的液体通过薄膜包裹,替代传统光学镜片,实现了焦距和焦点的变化。
在发布小米MIX FOLD 的同时,雷军对外发布了小米的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据雷军介绍,澎湃C1芯片采用自研ISP和自研算法。通过双滤波器、高低频并行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效率可提升100%。
雷军称,小米2014年立项做澎湃芯片,2017年发布澎湃S1,直到今天澎湃C1的发布,小米的芯片之路走了7年。期间,小米历经挫折和突破 ,澎湃C1只是小米芯片的一小步,同时也是小米影像技术的里程碑。芯片这条路很漫长,小米心怀敬畏,这条路充满险阻,但小米会一直努力做下去。
小米新LOGO亮相!
网友:换了个寂寞
实际上,3月30日晚的发布会一开场雷军就宣布了一个大消息:小米更换新LOGO。
雷军表示,新十年,新形象,新LOGO由国际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提出全新的设计理念,为小米品牌视觉融入东方哲学的思考。
“小米新LOGO的设计概念是Alive(生命感设计),也是原研哉和小米,对科技与生命关系的新思考。”
在“Alive”设计理念之下,具备“超椭圆”数学之美的小米新LOGO,不再局限于画面的一角。
不过,对于新LOGO的这番解释,部分网友依然表示理解不了:
此外,小米还推出了环保袋,是小米新LOGO加持的第一款产品,由杜邦 Tyvek可循环材质制成,号称像纸一样柔软,比布更坚韧。
小米宣布狂砸650亿造车
雷军:愿押上全部声誉
3月30日,小米集团公告,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0亿元)。公司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网友纷纷沸腾,称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来了!
此消息宣布后,小米集团收市竞价时段涨近3%。
雷军回应小米造车:公司亏得起
而在30日晚上的发布会上,雷军在谈到小米造车时表示,自己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而且动辄百亿规模的投资,而且要3-5年才能够见效。但是雷军也表示,现在的小米已经有了积累,公司截至2020年底,有1080亿元现金余额。而且公司有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公司亏得起。这些都是小米造车的重要支撑。
雷军还表示: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过去几年间,小米曾多次传出造车的消息,但小米多次坚决否认。2020年11月,网络上流出图片,称“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 S1,售价为 84999 元”。随后,小米公关部副总经理王化回应“小米跟比亚迪联合造车”传闻,称小米没有造车计划,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小米总办副主任徐洁云也在微博上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直到今年年初,小米再度传出将进军整车制造业的消息。这一次,小米并未直接否认,而是回应称“等等看”。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和2016年,雷军就通过其创立的顺为资本先后投资了新能源造车公司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尽管雷军在两家公司上市时的持股份额均不到5%,但在小鹏于2019年11月进行的4亿美元C轮融资中,小米又通过旗下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 Fast Pace Limited 公司投资了 5000 万美元。
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多个重要时刻,雷军也亲自到场见证。2018年12月在上海的NIO day上,雷军成为蔚来ES8车主,为蔚来站台。2020年8月小鹏汽车IPO时,雷军是台上敲钟的其中一员。
“小爱”早已上车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到来,大批科技公司已经切入汽车产业。
国外有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国内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都在汽车智能领域有诸多布局,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多个方面。去年10月底,华为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旨在以全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此外,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巨头,也在从事自动驾驶的开发业务。
而在汽车行业内看来,中国在互联网、通信等行业领先企业,或许是中国汽车产业参与未来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竞争的重要成员。
而与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不同,小米并非一家单纯的手机制造商,而是一个极具活力的科技生态构建者。
方正证券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在小米研报《小米的终局》中曾指出,目前,物联网已经成为飞速发展的领域,成为各大公司布局重点,AIoT时代的黎明很快到来。
安信证券认为,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当前汽车电子已经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汽车电子渗透率及单车价值量都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市场空间超万亿。
IHS Markit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市场搭载车联网功能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5%,预计至2025年可达到接近60%的市场规模。中国搭载车联网功能的汽车市场规模预计也将在未来持续增长,并在2025年超过75%。
而占据未来科技制高点的小米,其IoT生态将是小米未来造车的重要资源。与拥有庞大线上生态的互联网巨头相比,小米的优势在于车家互联,小米基于已有产品或生态基础搭建IoT(物联网)智能终端体系,在汽车行业广泛布局,智能语音“小爱同学”则是其切入点。
去年6月,梅赛德斯-奔驰展示的全新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中,其中智能家居的控制功能部分由小米“小爱同学”赋能实现。此外,小米与一汽奔腾合作,推出了奔腾T77米粉定制版。
为何此时宣布造车?
小米在这样的时间节点“造车”,值得玩味。
以百度、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和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已经先于小米,以不同的形式投入到新一轮的造车运动之中。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智能电动汽车在过去的一年里逆势而起,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同时,新能源汽车概念在国际资本市场大放异彩,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造车企业股价飙升,全球车企估值排行榜大洗牌。
而且,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40%的增长。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文件要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在2025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在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扶持下,地方政府对新造车项目的支持力度显而易见。上海先后引进特斯拉、参与威马D轮100亿融资、参股智己汽车,合肥在2020年引入蔚来后再次向零跑伸出“橄榄枝”,珠海国资被传通过格力集团和华发集团向法拉第未来投资 20 亿元人民币。
与新造车运动的“火爆”相反的是,智能手机的增长天花板触手可及,同质化、价格战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近两年陷入停滞。
IDC此前预测,在出货量和出货规模方面,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金额从2020年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4.31%。
汽车作为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设备,也必然成为小米、华为寻求多元化发展、开拓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尽管前景向好,但不可否认的是,造车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过程,涉及到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及强大的研发水平,也关系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的能力和服务体系力。尽管目前科技公司基本掌握算法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但相较于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整合和渠道铺设方式,智能汽车行业的技术壁垒显然更高。
巨大的资金压力也是小米无法回避的问题。
蔚来初创之时,李斌曾扬言没有200亿不要造汽车,但蔚来烧钱的速度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数据显示,2017—2020年,蔚来的净亏损分别为49.85亿元、96.39亿元、112.98、53.04亿元。2016年以来,蔚来的累计净亏损约为337亿元。
恒大汽车称自从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来,累计投入已经达到437亿元,不过,目前恒大的车还没有交付。
此次小米宣称将初期投资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与造车新势力相比,小米本身拥有较为雄厚的资本实力,不至于像部分造车新势力那般在PPT阶段就因为资金链问题而“胎死腹中”。
但是,造车注定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长时间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资金成本,推出来的车能否得到市场认可,也充满未知数。
小米如何造车?
目前来看,国内智能电动汽车的有力参与者主要包括三个不同的阵营。第一类,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造车新势力;第二类,是传统车企以及传统汽车孵化的全新电动车品牌,如北汽新能源的ARCFOX、东风的岚图等,目前外资品牌也开始发力。第三类,则是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一起打造的全新电动品牌,如上汽联手阿里打造的智己汽车、百度吉利成立的新合资公司。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与整车企业之间达成合作,由整车厂进行整车的架构开发和生产制造,互联网公司进行设计、智能网联方面的开发,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
不久前,曾传出小米和长城汽车合作的消息。双方也给出了相关回应。小米集团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长城汽车则否认了这一消息。
尽管双方对此合作并未给出明确回应,但长城和小米在之前已经有过深度合作。据了解,长城旗下的电动汽车品牌欧拉曾经在2019年就和小米开始“金牌经纪人计划”,小米向欧拉“开放”了其多达3亿的粉丝资源。同时,双方还表示将在用户经营联动、新零售渠道共建、IoT物联网服务、5G及AI应用场景生态服务上达成深层次合作。
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造车,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2015年前后,中国曾经涌现近50家造车新势力,但是大浪淘沙之后,现在留下来的只有少数几家,并且淘汰赛仍在持续。
中国新造车运动,一直都离不开互联网巨头们的推动。中国的第一批造车新势力都有互联网背景,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头部车企都收获了百度、腾讯、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的融资。
如今,巨头们真正下场造车的时候已经来了,新造车运动进入竞争更为激烈的下半场。
目前小米并未透露造车的具体路径和形式,未来,小米能否将其在手机、家电等消费品领域的高性价比优势复制到汽车行业,值得关注。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关于我们| 推广服务| 法律申明|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中细软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544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86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 传真:010-58143981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