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鞋帽(25类)
- 酒商标(33类)
- 食品商标(29类)
- 医药商标(05类)
- 方便食品(30类)
- 科学仪器(09类)
- 日化用品(03类)
- 餐饮住宿(43类)
- 广告销售(35类)
- 健身器材 (28类)
- 更多
热门商标推荐
在分类中搜索“”
8月17日,有媒体报道,微信内部近期正在内测一项名为“刷掌支付”的全新支付方式,由腾讯优图和微信支付联合推出,用户可以在刷脸支付设备上直接体验刷掌支付。对此,腾讯方面回应称,刷掌支付仅为微信内部技术预研,未开启测试,目前也无应用计划。
微信将推出刷掌支付?
8月17日,有媒体报道,微信内部近期正在内测一项名为“刷掌支付”的全新支付方式,由腾讯优图和微信支付联合推出,用户可以在刷脸支付设备上直接体验刷掌支付。
对此,腾讯方面回应称,刷掌支付仅为微信内部技术预研,未开启测试,目前也无应用计划。
什么是刷掌支付?
刷掌支付即根据目标掌纹图像区域进行身份识别,可以应用在支付领域,能够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度。
有研究人员曾于2019年提出,掌纹特征识别具有纹理特征丰富、用户易于接受、安全稳定性较高等优点。
查询发现,腾讯科技于2020年曾申请公开掌纹识别相关专利。2020年12月,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曾申请公布“身份识别方法、掌纹关键点检测模型训练方法和装置”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2132099A。申请人信息显示,申请人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西安交通大学,发明人为钟德星、罗凯。
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根据目标掌纹图像区域进行身份识别,得到目标用户对应的身份识别结果等。本申请中的掌纹关键点检测模型可以部署于云服务器中,云服务器提供人工智能云服务,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度。
该专利说明书中提到,身份识别技术可以应用在支付领域,当需要支付时,可以先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识别模型进行身份识别,当确定用户的身份合法时,再进行支付。
什么是掌纹?
有研究提及,手掌是指手指末端到手腕之间的掌心区域,掌纹则是手掌内部皮肤上所有纹线的统称,主要包括褶皱,主线和乳突纹。这些线不仅包含丰富的纹理和方向信息,而且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和唯一性等特点,使得掌纹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可用于身份识别和验证的生物特征。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副教授钟德星曾于2019年5月发表一篇题为《掌纹识别研究进展》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上。
该论文提到,相比于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掌纹识别技术具有许多独特优势,比如准确度较高,具有主线、皱纹、脊末梢、分叉点等辨识度高的纹理特征;掌纹图像采集十分便捷,即使手机分辨率较低也可轻易采集;掌纹识别稳定可靠,掌纹的形态主要由遗传基因控制,即使特殊原因导致表皮剥落,新生的纹路依然保持原有不变的结构。
所以,掌纹特征识别具有纹理特征丰富、用户易于接受、安全稳定性较高等优点。
掌纹识别流程是怎样的?
论文中作者提到,基本的掌纹识别流程包括采集掌纹图像、建立数据库、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文中作者对掌纹识别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作者认为,掌纹识别技术需考虑真实的应用环境。
此外,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应更重视在线掌纹识别及其在移动设备中的应用,这将成为在线支付或个人身份认证的一种有效识别方法。
掌纹识别流程图 图片来源:钟德星论文掌纹识别流程图 图片来源:钟德星论文
刷掌支付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将掌纹识别运用于支付领域,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曾作出探索。
2020年9月29日,亚马逊宣布了一套全新的掌纹识别支付系统Amazon One。用户可将银行卡与自己的掌纹绑定,挥一挥手即可完成线下支付。
报道中提及,区别于指纹识别读取指腹的表皮纹路,掌纹识别读取掌心血管纹路,更难伪造。
2019年曾报道,在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口交易会上,自动贩卖机利用手脉识别支付已在上海汇金国际等30多个点位投放。通过摄像头自动判别商品,显示商品名、价格实现交易。
报道中提到,手脉识别的通过率达99%,安全性高于指纹识别。
早在2015年,原四川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就尝试过刷掌支付,其推出了全国首台掌静脉识别银行自助机。
据介绍,该业务安全系数高,手掌静脉传感器具备活体检知功能,身体内部特征极难伪造。同时操作较快捷,在该行自助机具上选择“掌静脉”,输入手机号,一秒钟扫描出手掌静脉,输入密码后即可办理存款、取款等业务。
有知乎网友评论称,“相比于刷脸支付,刷掌支付是一种对隐私更为友好的方式,因为掌纹比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更为私密,仅通过手掌图无法确认个人身份信息”。也有网友表示,具体的情况还要看具体的功能应用,如果足够便捷,足够隐私还是挺值得推广。
来源:澎湃新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关于我们| 推广服务| 法律申明|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中细软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544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86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 传真:010-58143981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