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将迎剧变!中国一汽,于变局中开新局

来源:作者: 2021-11-181636

2007年,在乔布斯举办iPhone首次发布会之前,没有人会预想到,手机的定义从此会被颠覆。14年后的今天,“颠覆”已出现在各行各业,并正在重塑着产品、行业、价值链等。

  2007年,在乔布斯举办iPhone首次发布会之前,没有人会预想到,手机的定义从此会被颠覆。14年后的今天,“颠覆”已出现在各行各业,并正在重塑着产品、行业、价值链等。

  在此百年未有之变局下,中国成为产业发展备受关注的焦点。站在新一轮国际分工调整的时代节点,中国汽车产业肩负着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使命,中国车企肩负着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重任。

  

微信图片_20211118100721.jpg


  中国一汽红旗工厂的生产线

  产业重构方兴未艾,市场竞争波诡云谲。中国车企要如何做?

  洞察时与势,不断破与立。

  01新局

  业内专家表示,本轮产业重构意味着汽车技术、产品、企业、产业以及生态系统的重大变革。风险与考验之下,怎样应变局开新局?

  “依靠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释放自身体系所蕴藏的潜力和活力。”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国有车企改革走出的改革之路,得到了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验证。

  在过去三年中国车市下行的情况下,部分民族汽车品牌却打开了局面,甚至创造了世界产业奇迹。例如红旗。2017年,红旗品牌的年销量只有5000辆,主要供给企事业单位。但到2020年,红旗品牌的年销量超过了20万辆,并陆续打进欧洲、中东等海外市场。

  

微信图片_20211118100725.jpg


  红旗“双9”已成为市场上的现象级车型

  红旗近三年气势如虹,离不开中国一汽的改革。以振兴红旗为重点坐标,中国一汽展开了一场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企业氛围的全面重构。

  管理体制上,中国一汽借鉴主流跨国车企做法,确定总部是核心自主品牌的运营者和其他业务的战略管理者,由总部直接运营“红旗”,并理顺总部和子公司的管理关系,强化各业务单元的市场主体功能。运营机制上,中国一汽实施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机构能增能减的“四能”改革,打破国企“铁饭碗”所产生的倦怠,激活人才创造力,重塑企业氛围。

  正是这一系列啃“硬骨头”、蹚“深水区”的改革,才让红旗驶入寻常百姓家,从“国车”转变为“国民车”,乃至成为“国际车”。

  

微信图片_20211118100730.jpg


  红旗品牌正加速进军全球市场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既是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更是全球重要的技术创新、前瞻科技应用的前沿阵地。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是中国汽车产业开新局的根脉之所在。

  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在商业模式上大胆创新,一时间风光无限。平心而论,由于缺乏研发底蕴和技术积累,新势力们目前尚无法担起自主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责任。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中坚力量,国有车企需要承担起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的重任。这是国有车企应有之担当,是国有车企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一汽深化改革要解决的痛点。

  为此,中国一汽改革调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实施“创新·2030中国一汽阩旗(R.Flag)技术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技术攻关计划。据了解,从零部件到发动机,中国一汽在新能源、智能网联、高效动力、新智材料等六大关键领域已实现7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微信图片_20211118100732.jpg


  中国一汽全新开发的FEEA3.0电子电气架构

  履险如夷、化危为机不可能自动实现,靠的是主动应变、奋力攻坚,靠的是善于找到开新局的对策、路径和办法。风险与考验之下,以中国一汽为代表的国有车企通过有的放矢的全面改革,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技术掌控力,开辟新局面。

  02新机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汽车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成为产业共识。这会把西方车企在燃油车时代建立起来的优势推倒,全球巨头和中国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

  全球汽车产业迎来再次转移,新机遇期也随之开启。

  “中国汽车产业的高光时刻即将到来。坚持高质量发展、大胆创新实践、抱团取暖及协同合作,是中国汽车产业抓住机遇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必由之路。”正如业内专家所言,范式转移后的汽车产业,不再是单纯的产品与品牌竞争,而是联合创新、共建生态,比拼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和系统进化效率的新战场。

  科技演进对企业的研发实力和转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球化、优势互补的联合创新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中国一汽打出了样板。中国一汽构建以长春为总部的全球化研发布局,并与行业伙伴构建汽车产业创新联合体,与中央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与科研单位成立协同创新实验室、基础应用实验室,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合力培育科技创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微信图片_20211118100736.jpg


  中国一汽与科研单位携手,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

  “生态”这个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并不陌生的词汇,之于传统车企而言不啻一场思维大考。在新思维冲击,跨界力量试图打破边界的时候,不少车企迟疑踌躇。而中国一汽则展现出自信、包容的引领者风范。目前,中国一汽正全力打造以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为核心链,融新型消费链、智能绿色交通出行链、智慧能源链、新基建链等“五链”为一体的未来型智慧绿色城市汽车生态系统EcoLin5;并与百度、华为、滴滴等互联网头部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产业巨变,舰队出海。当越来越多像中国一汽这样的传统车企龙头,充分发挥自身所长,集结中国各行精英力量,协同进化,中国就能构建起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价值链,最大化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在新能源智能化汽车时代,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11118100741.jpg


  中国一汽正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世界舞台崛起

  03新模式

  《经济学人》断言:“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

  数字化是这一轮产业变革的主旋律,是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抓手。中国车企已经认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并陆续发力转型。

  作为率先在数字化上升到战略高度的企业,中国一汽在数字化方面有着系统性的思考与构建。即以“数据驱动美妙出行”为愿景,以实现行业领先为目标,围绕“业务赋能、产品智能、生态智慧、数据增值”,以中台为核心,以数据为引擎,以产品诞生、订单交付、客户服务三大主流程为主线,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核心业务的数字化、价值化、创新化,支持企业运营“实时在线、及时分析、智能管理”,为客户创造极致体验的产品和服务。

  

微信图片_20211118100744.jpg


  红旗工厂数字生产控制中心

  据了解,通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一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可操作可落地的数字化平台架构和技术体系,在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等4大核心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果将数字化比作冰山,那么研发、制造和管理是水面之下的潜能,营销则是水面之上的风景。因为营销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显性纽带,是企业是否做到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的直接体现。

  深谙此理的中国一汽,创建了客户生态云平台,构建了覆盖用户消费全旅程的数字化触点。用户可通过公众号、小程序、APP等方式,全场景、沉浸式了解品牌理念、感受产品魅力、尊享品牌服务。经销商则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深度掌握车辆出行数据,实时聆听用户声音。整车售出后,运用车联网、数字孪生实时建模,动态计算百亿级车联网数据,为用户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依托数字化,融合线上线下,与用户建立深度信任,形成良性循环,中国一汽在完成“用户思维”的转变上,体系和技术优势愈发凸显。

  04再励新

  截至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1956年到1978年中国汽车艰难行走;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到20世纪初,产业政策调整后,中国通过引入合资车企推动自身技术进步;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初至今,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民族汽车竞争力逐步提升,中国民族品牌和外国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各占半壁江山。

  现在,一个新的汽车时代已经开启,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发生全新变化。在与欧美造车企业和造车新贵展开的新一轮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需要有不断改革的决心、自我颠覆的创新、勇往直前的勇气,开新局,育新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更高的位置攀登。

  中国汽车工业始于1956年,中国一汽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结束了新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当前,中国汽车正站在开创全球汽车产业新历史的时代交汇点。强起来,走出去。这是每一家中国汽车企业的责任,也是新一代中国汽车人的使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我们已收到,我们会尽快上传!!

如有问题可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我的收藏
立即咨询
400-700-0065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提交成功

已经收到您的询价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发布求购信息

*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提交
提交成功

已经收到您的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会员登录
发送验证码 (60s)后获取
登录

登录即表示您已同意《中细软服务协议》

遇到问题: 联系在线客服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与建议,我们会持续优化网站,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确认
收藏成功

登录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提交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