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鞋帽(25类)
- 酒商标(33类)
- 食品商标(29类)
- 医药商标(05类)
- 方便食品(30类)
- 科学仪器(09类)
- 日化用品(03类)
- 餐饮住宿(43类)
- 广告销售(35类)
- 健身器材 (28类)
- 更多
在分类中搜索“”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gbicom.cn 日前,北京考试院宣布,2014年北京市高招统招工作顺利结束。在今年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www.gbicom.cn
日前,北京考试院宣布,2014年北京市高招统招工作顺利结束。在今年的统考统招中,计划招生52216人(不含艺术类招生计划),实际录取54083人(含艺术类录取)。根据今年北京市6.4万余名考生报名参加统考计算,统招录取率超过83%。
根据2014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其中本科363万人,高职(专科)335万人。根据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39万人计算,今年全国高考录取率约为74.3%。8月已近中旬,全国高校统招工作接近尾声,各省也相继统计出2014年实际录取率,大部分高校实际录取率超过计划招生人数,达到80%左右,绝大部分考生可以欢欢喜喜过个暑假,等待大学新生活的到来。但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也意味着将有20%的考生没有学上,他们或放弃学业进入社会,或选择进入培训班复读重新拼搏。
然而,不屈不挠重整旗鼓找学校进培训班准备复读的同学们,你们擦亮眼了吗?
中细软预警:知名学府商标被冒用 考生择校谨防陷阱
网上有个段子:我小时候经常为将来上清华还是上北大而烦恼,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真是想多了。
有媒体统计了2014年中国高校排名,目前,我国共有1983所高校(不含港澳台),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及武汉大学,每年,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考生参加高考,据调查,有高达85%的学生曾梦想过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也就是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有几百万人想要进入名牌大学学习,但事实是,这几所知名学府每年的招生计划不过区区几百人,进入名牌大学真可以算是小概率事件。
为何有如此多的人想要进入知名学府?抛开教育资源、文化氛围不谈,其“名牌大学”的标签无疑是最吸引人的。“高考改变一生”这个观念至今仍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一些家长和考生心中,能否进名牌大学对于这些家长和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及家长对名校趋之若鹜的心态使得原本就很知名的大学变得更加炙手可热,“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也逐渐引起了一些不法商家的注意,想要“傍名牌”赚大钱。
李鬼仿李逵 仿名高校难辨真假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大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校名、校徽等标识已经成为学校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社会中已经积累了很高的信任度和认知度,甚至可以作为学校的品牌出现,即使是“清华”“北大”“复旦”等知名学府的简称在社会中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于是逐渐出现了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逐快速盈利,有意利用这些名牌大学的品牌知名度进行不正当商业活动的行为。
小编通过中细软自主研发的专业软件查询得知,截止至2014年8月,与清华大学的简称“清华”相关的商标注册申请多达873个,从名称中可以看出,一些不法商家想要借“清华”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商品和服务,意图迷惑消费者,使消费者将这些原本与清华大学无关的商业活动误认为是学校的行为,从而达到令消费者信任进而顺利获益的目的。所幸,绝大部分有此意图的不法商家提出的商标注册申请并未通过。
“早在2006年,清华大学就将‘清华大学’‘清华’等会令消费者联想到本大学的名称注册成为商标,”中细软专家作出解释,“而且清华大学是全国第一所成功注册为驰名商标的高校,享有跨类别商标保护,因此,即使是清华大学没有申请注册的类别,在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容易导致混淆的商标注册申请时,相关部门也会做出不予注册的裁定。”
高校声誉好 教育培训机构欲借东风
但是,未能成功注册仿名牌高校的商标并没有打消不法商家的“傍名牌”念头,一些与名牌高校毫无瓜葛的公司依然打着名牌高校的旗帜在外招摇撞骗。以清华大学为例,仅在北京市就有两万多家以“清华”的名义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他们有的想要借“清华”的名气,有的想要制造高校研发的假象,需要说明的是,他们绝大部分都与清华大学毫无关系。
在这些冒用“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之名进行不法商业行为的公司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教育培训机构,还有一些公司打着名牌大学的名义到外地办学,很多人无法分辨真假,以为是大学的商业行为,对学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高考过后,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或冒用知名高校的名义,或打擦边球,取个包含高校简称的名字,利用知名高校的名牌效应招生敛财。这些质量良莠不齐的培训机构故意用“依托XX大学”“享受XX大学资源”等宣传用语,利用名牌大学在教育界的声誉进行招生,具有极高的误导性。
“无论是公司还是教育机构,冒用已经注册的大学商标都是不法行为,”中细软专家警示,“使用已被注册的商标会构成侵权行为,在当事人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判处侵权人二十五万元以下或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不等。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为何出现这种高校商标漫天飞的情况,小编认为商家、消费者及高校都有一定的责任。
一是消费者。一部分消费者盲目追崇名牌高校,认为只要是名牌就一定是好的,这不仅助长了商家的不正之风,而且容易掉以轻心,忽略了对其真实性和质量的考察;
二是商家。不法商家自以为借着名牌高校商标这块金字招牌就可以一步登天,这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态无疑是投机取巧的,不是长久之计不说,还侵犯了高校的商标权,得不偿失;
三是高校。一些高校为了利益成立了校办企业,这对消费者被误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高校避免涉足商业,校办企业不曾存在,相信大部分消费者不会轻易地认为“XX清华”和清华大学有关系了。
小编在此提醒已经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和遗憾落榜想要复读的小伙伴们,理性对待高校招牌,面对声称为XX大学的机构、组织或个人,一定要擦亮双眼谨慎鉴别!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www.gbicom.cn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关于我们| 推广服务| 法律申明|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中细软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544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86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 传真:010-58143981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