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鞋帽(25类)
- 酒商标(33类)
- 食品商标(29类)
- 医药商标(05类)
- 方便食品(30类)
- 科学仪器(09类)
- 日化用品(03类)
- 餐饮住宿(43类)
- 广告销售(35类)
- 健身器材 (28类)
- 更多
在分类中搜索“”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自主品牌汽车改称为中国品牌。这一更名在业界引起不少争议,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 赞成的认为,在中国注册的自主品牌汽车,应该称之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自主品牌汽车改称为中国品牌。这一更名在业界引起不少争议,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
赞成的认为,在中国注册的自主品牌汽车,应该称之为中国品牌,就像美国品牌、德国品牌、日本品牌一样。
反对的声音要更强烈一些,理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的国家属性越来越淡化。国务院文件一直称自主品牌汽车,这一称呼已经约定俗称,概念、内涵都很明确,没有必要更改。
在中汽协之前,中欧协会举办的自主品牌车展就叫做中国品牌汽车展览会,但是,这一更名并没有得到认可。
自主品牌汽车四大属性
在谈论什么是自主品牌汽车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国产汽车。按照国际通行的原产地规则,凡是在国内生产制造的汽车都是国产汽车。包括自主品牌和外国品牌。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车企生产的产品是国产汽车。上海大众、长安福特、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微博)生产的汽车都是国产汽车。
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注册商标,在哪个国家注册就属于哪个国家的品牌,不管拥有这个品牌的企业产权属于谁。沃尔沃是在瑞典注册的著名豪华汽车品牌,不管是被美国福特汽车收购,还是被中国吉利汽车收购,大家一提起沃尔沃,印象仍然是来自北欧的豪华汽车品牌。
按照权威定义,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具备四项条件。首先,必须是由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取得的商标专用权,也就是注册商标。二是必须是国内企业,也就是商标注册人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拥有商标专用权。三是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要拥有该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和认可权以及产品的技术转让权。四是作为消费者识别的主要标志,必须在汽车外部显著位置如车头和车尾加以标注。
按照以上四个标准,不管是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还是合资车企在中国注册的理念、启辰、思铭、宝骏,都是自主品牌。
一些媒体把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称为合资品牌,这个称呼不太严谨。应该称为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外国品牌。因为一些合资整车企业,既有外方投资者的品牌,也有中方投资者的品牌。
汽车品牌国家属性不断淡化
汽车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行业。跨国汽车公司已经实现了研发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采购全球化、市场全球化。记着多年前和时任福特中国董事长程美玮讨论汽车品牌问题,他认为福特不仅仅是美国品牌,而是国际品牌,只不过注册地在美国而已。大众汽车、通用汽车、丰田汽车也都认为自己是国际品牌,是全球品牌。
昨天参加捷豹路虎媒体答谢会,捷豹路虎中国公关关系副总裁谷晶介绍说,2012年捷豹路虎在中国销量达到73347辆,同比增长71%,中国已经成为捷豹路虎全球最大的市场。通用汽车、大众汽车最大的市场也在中国。与捷豹路虎完全是进口不同,大众汽车、通用汽车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基本上是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的,是国产汽车。大众中国、通用中国、福特中国、丰田中国等跨国车企,一直声称自己是植根于中国的本土企业。
国家实施自主品牌汽车战略
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实施自主品牌汽车战略。国家将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其中也包括鼓励合资车企创建属于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
中国是世界上汽车品牌最多的国家,既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国品牌,也有众多自主品牌。
2012年1900多万辆国产汽车中,自主品牌占了一多半,主要是占总销量四分之一的商用车基本上是自主品牌。而在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汽车占销量的41.85%。在发展最快的轿车领域,自主品牌汽车仅占28.38%,其余都是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外国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一是品牌数量少,影响力小,尤其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二是品牌生命周期短,附加值少,对经济贡献度低。
品牌战略是国家战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实施自主品牌汽车战略,不仅对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国家解决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稳步推进自主品牌汽车战略,使中国汽车尽快由大变强。
至于中国品牌的称呼,在国外还比较容易接受。在国内,还是继续称作自主品牌为好。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关于我们| 推广服务| 法律申明|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中细软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544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86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 传真:010-58143981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