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鞋帽(25类)
- 酒商标(33类)
- 食品商标(29类)
- 医药商标(05类)
- 方便食品(30类)
- 科学仪器(09类)
- 日化用品(03类)
- 餐饮住宿(43类)
- 广告销售(35类)
- 健身器材 (28类)
- 更多
在分类中搜索“”
三年前通过竞拍拿到冰茶鼻祖旭日升商标的汇源果汁当时雄心勃勃表示要进军茶饮料,然而1月5日,汇源方面证实,公司已做出暂停旭日升产品生产的决定。不过汇源还表
三年前通过竞拍拿到“冰茶鼻祖”旭日升商标的汇源果汁当时雄心勃勃表示要进军茶饮料,然而1月5日,汇源方面证实,公司已做出暂停旭日升产品生产的决定。不过汇源还表示,会选择合适时机,重新将其推向市场。
收编旭日升三年后宣告停产
汇源方面昨天给记者发来说明确认旭日升停产一事,汇源这样解释停产的理由:汇源果汁基于“先聚焦后协同”的长远发展考虑,现阶段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做好果汁业务,着力于新品研发及布局,例如推出冰糖葫芦汁等系列产品,并赢得出色的市场反馈。
汇源此番说法与公司董事长朱新礼此前的豪言大相径庭。
2010年12月20日,河北旭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管理人委托衡水正信拍卖公司对“旭日升”商标全部164枚及“冰茶”特有名称进行拍卖,汇源果汁集团参与并以1201万元一举中标。
“我们不是一时冲动竞拍的,这几年都在考虑进军茶饮料市场,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好。”三年前在拿下旭日升品牌后,朱新礼曾如此公开表示,在未来,“旭日升”将被打造成为专属的茶品牌,专注于茶饮料市场,也有利于汇源集团进一步开拓茶饮料市场。
据了解,为了打造旭日升这个品牌,朱新礼还请来汇源前高管张建秋出山。
作为中国茶饮料的先行者,创建于1993年的旭日升在上世纪90年代率先推出了“冰茶”概念,1999年其创造了年销售30亿元的奇迹,旭日升的品牌价值曾一度高达160亿元,其所推出的冰茶、暖茶等产品也曾红极一时。然而,随后这个“茶饮料大王”急速陨落,并于2002年最终破产清算。
整合产业链择机再推旭日升
若从汇源近年的发展来看,叫停旭日升项目似乎不足为奇,因为其主营果汁业务近年来并无太大起色。
早在2008年,朱新礼就已经做好了将汇源出售给可口可乐的打算。然而,商务部最终否决了该起并购案。最尴尬的是,在这之前朱新礼已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果园种植等上游业务,措手不及的并购案告败,让朱新礼不得不再次进行战略重心的转移。
从并购案失败起,汇源的经营业绩就一直呈下滑态势。汇源果汁2012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负债比率达71.2%,在获得政府补贴2.8亿元的情况下,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仅1616万元,较2011年的3.10亿元大幅下滑94.8%。
为了扭转颓势,汇源此后动作频频。2013年6月,汇源果汁正式发公告宣布,将主要从事果蔬汁饮料生产的上海汇源以现金3亿元人民币售予统一中国。
随后的7月15日,汇源果汁又突然对外宣布,朱新礼辞去公司总裁一职,但仍留任汇源果汁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同时任命苏盈福为公司行政总裁。苏盈福曾担任世界“第一汤”之称的金宝汤亚洲区总裁、李锦记酱料集团的行政总裁及董事会成员。外界认为,汇源要再创辉煌,对于朱新礼来说,儿子无意接班,女儿被迫上阵,接班人问题成了朱新礼最大的“心病”,而选择苏盈福,也显示出朱新礼的变革决心。
以果汁业务起家的汇源,在主业上都很难有起色,又如何在茶饮料上有所作为?汇源方面昨天向京华时报记者表示:2013年,汇源果汁进行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整合,进一步强化在水果产业的核心优势。未来还将推出新的品牌战略、市场定位和产品计划。
不过,汇源又称:“旭日升”品牌是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开创者品牌,汇源会选择合适时机,继续将其推向市场,与消费者见面。
分析旭日升对于汇源像鸡肋
“今天的饮料市场操作已有了很高的门槛,包括渠道门槛、消费者沟通成本等。”营销专家肖竹青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旭日升重新唤起消费者信任、重新完成铺货需要支付的成本巨大。作为一家背负盈利压力的上市公司,汇源果汁因不堪上述渠道成本和消费者沟通成本而选择停产旭日升,是可以理解的。
“当初汇源收购旭日升时,目的就有些‘不纯’。”北京志起未来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起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了解,当初汇源收购旭日升并非想真正重新振兴旭日升品牌,更多的是看中当地政府在土地等方面给予的一些优惠政策,然而后期却没有得到很好兑现。另外,旭日升虽是曾经的名牌,但已落寞多年,上世纪90年
代的消费者对它还有些情感,但这些人群目前已不是茶饮料的主力消费者;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旭日升显得十分陌生。
“另外,汇源这几年在主业上也比较尴尬。”李志起认为,尤其是在低浓度果汁饮料方面,面对康师傅、统一等强大的竞争对手,汇源也一直在努力,但效益并不明显,那么此时的旭日升对于汇源来说就有点像鸡肋了。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关于我们| 推广服务| 法律申明|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中细软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544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86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 传真:010-58143981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