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鞋帽(25类)
- 酒商标(33类)
- 食品商标(29类)
- 医药商标(05类)
- 方便食品(30类)
- 科学仪器(09类)
- 日化用品(03类)
- 餐饮住宿(43类)
- 广告销售(35类)
- 健身器材 (28类)
- 更多
热门商标推荐
在分类中搜索“”
“互联网+”为传统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知识产权行业也在这场风潮中不断探索着新的商业模式与商业
“互联网+”为传统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知识产权行业也在这场风潮中不断探索着新的商业模式与商业形态,开辟着新的市场,知识产权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免费商标注册”、“知识产权托管”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知识产权创新产品也不断涌现,知识产权行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但迎来机遇的同时,“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资源丰富、虚拟化、监管机制不完善等特点令知识产权行业逐利现象日益严重,便捷的服务模式与看似强大的知识产权产品的背后却是成功率低下、欺诈客户等一系列恼人的真相。如何才能避免“利益化”成为“互联网+知识产权”的新常态?“互联网+知识产权”的出路又在何方?
日前,著名知识产权专家、中细软移动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军民接受了笔者的访问,他谈到,“互联网时代唯快不破,但在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中,只有脚踏实地,坚守诚信,回归服务、回归价值,以发展为导向进行创新,才能真正为‘互联网+知识产权’找到出路,令整个知识产权行业得到长足发展。”
“互联网+”催生知识产权“坏”业态
2002年,孔军民创立了知识产权服务品牌“中细软”,经过14年的发展,如今,中细软的大旗已经插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旗下公司业务全面覆盖国内外知识产权申请、转让交易、维权服务、知识产权管理软件、知识产权金融等各个领域,2014年商标总业务量超过4万件,名列全国第一。
“自2002年创立开始,我们一直运用互联网思维在知识产权行业内进行创新,2002年,中细软搭建了国内第一个网络商标交易平台——‘中华商标超市’,发展至今,已经收录闲置商标十万多枚,连续十年商标交易量达到全国第一的水平。”孔军民谈到中细软时一脸骄傲,“之后我们又推出了国内首款采用基于云计算的SAAS知识产权管理软件,研发了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搭建了中细软云,成立了国内首家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等等,带领整个知识产权行业向‘互联网+’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近几年公司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脱不开关系。‘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无疑给包括中细软在内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孔军民告诉笔者,今年上半年,中细软知识产权申请总量已经超过5万件,营业额高达1.5亿,各项数据指标均已超过去年的总和,大幅度拉开了与其他公司的距离。目前,中细软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并形成持续上升的趋势,整体发展水平处在行业顶端,为公司的上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在不断改变着行业的生态,“知识产权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在持续升温,很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之前只提供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单一环节的代理,毫无后续服务可言,如今,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选择向中细软看齐,利用创新工具与互联网平台提供包括知识产权申请、运用、管理、保护在内的全生态服务。”孔军民介绍到。
但是,孔军民也指出,互联网与知识产权行业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互联网+”也催生了知识产权的“坏”业态,“‘互联网+’属于新兴事物,发展模式的不成熟,网络虚拟化的特点与法律、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令一些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选择投机取巧,披着‘互联网+知识产权’的外衣进行着不法勾当,在利益诱惑的同时利用客户对商标注册流程、商标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不熟悉设陷阱,欺诈钱财,获取长尾利益,甚至还会出现抢注客户商标、伪造商标受理通知书等恶劣情况。网络为这些‘坏’业态的生长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一些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在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愚弄用户,大肆敛财。”
稳扎稳打为“互联网+知识产权”找到平衡点
互联网的出现给知识产权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激励和新的思考,对知识产权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孔军民认为,互联网+知识产权不是简单的推出一个互联网化的知识产权产品,而是应该思考怎样把互联网融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最终实现知识产权事业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为在知识产权行业摸爬滚打了14年的老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细软在这场“互联网+”风潮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互联网时代唯快不破,但在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中,只有脚踏实地,坚守诚信,回归服务、回归价值,以发展为导向进行创新,才能真正为‘互联网+知识产权’找到出路,令整个知识产权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孔军民表示,“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细软凭此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并不是经验主义,而是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与实践验证得来的。”
14年间,中细软陆续建立了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知识产权科技服务云平台、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中细软数据中心、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实验室,以及大型机房、专业的科研与技术团队等等实体,以此为依托开展创新活动,研发出了知识产权管理软件知库宝、知识产权服务商城等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知识产权创新工具。“创新不是盲目冒进、凭空臆想,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经过长时间地研发与实践检验才可投入市场,这些都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持。”孔军民谈到。而正是这一系列稳扎稳打的创新行为,令中细软成功开启了知识产权4.0时代,成为了推动中国智慧产业革命的创新者,在业内外受到了广泛好评和赞誉。
如今,中细软凭借着稳扎稳打的创新作风,已经建立起一支拥有1200余名专业人才的服务团队,通过建立网上集成化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了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化(“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在线服务商城)、知识产权交易(商标交易、专利交易、版权交易、国际交易)、知识产权管理(大数据、情报分析、预警分析、管理培训、法律援助)、知识产权金融(评估、抵押、担保、融资、证券化、经营模式化)四大板块的知识产权服务,为企业及个人解决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形成包括知识产权申请、检索、监控、运营(交易和特许)、管理、信息情报、数据分析、评估、抵押贷款、成果转化、软件研发、法律援助、宣传培训在内的完整的知识产权生态群落。为“互联网+知识产权”寻找到了一个发展的平衡点。
总的来说,“互联网+”对知识产权行业是一个发展机遇,在向互联网靠拢的过程中,知识产权行业必然会经历一些阵痛,但对包括中细软在内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来说,“互联网+知识产权”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新业态,与时代接轨,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关于我们| 推广服务| 法律申明|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中细软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544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86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 传真:010-58143981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