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鞋帽(25类)
- 酒商标(33类)
- 食品商标(29类)
- 医药商标(05类)
- 方便食品(30类)
- 科学仪器(09类)
- 日化用品(03类)
- 餐饮住宿(43类)
- 广告销售(35类)
- 健身器材 (28类)
- 更多
在分类中搜索“”
机遇,不容错过经济学上有一个"土豆效应",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
机遇,不容错过经济学上有一个"土豆效应",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这种效应在生活必需品中更加突出。"土豆效应"告诉我们,金融危机对于中低端产品占绝对比重的山西省食品工业来说,不仅带来了市场机遇,而且还会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确定食品产业为新的支柱产业,立足点有三:一是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食品产业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消费品工业中为社会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二是由于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是刚性的,因而食品产业的周期性波动比较小,在其形成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后,就具备了适应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和考验的能力;三是山西省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食品产业体系,具备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从目前来看,山西省食品产业虽然位居全国后列,但是发展食品产业的有利条件十分明显,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良好的基础条件,把有利因素变为竞争优势,走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能够保证山西省食品产业在未来3-5年乃至更长时间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山西省工业经济化危为机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并在推进"三个发展"中担当重任,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5月13日,山西省召开工业振兴大会,"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齐齐露脸,作为新面孔的食品产业位列其中,首次成为山西省重点培育的新产业支柱,并目标明确地提出,三年时间,将形成各类食品配套发展的大格局。
食品产业关系国计民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山西省发展食品产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食品资源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酒、醋、乳、肉、食用油、饮料、小杂粮、干鲜果蔬、淀粉制品、功能食品、方便食品等门类较全的食品工业体系。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68家,实现销售收入235亿元。但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总量偏小,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装备水平不高,品牌产品较少等矛盾和问题。
为此,山西省于2月13日开始规划起草《山西省食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邀请国家相关部委和有关专家在京召开 "山西省食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座谈会",从国家层面对规划进行了研讨。起草小组结合专家意见,在起草过程中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国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十五""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借鉴了山东、河南、吉林、陕西、贵州等省的经验和做法,查阅了大量的行业基础信息和资料,形成了最终文本。
《规划》提出三年期五大目标:到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以上;到2011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3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15户,亿元以上的企业达百户以上;到2011年,全省食品产业中国驰名商标由目前的6个增加到10个,中国名牌产品由目前的10个增加到15个;到2011年,全省食品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40%左右,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到2011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家食品安全体系要求的食品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体系、食品安全认证体系、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以及比较健全的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据悉,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传统食品,做精做细特色食品,培育壮大现代食品,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山西省将形成各类食品配套发展的食品产业大格局,真正实现食品产业跨越发展。(记者范珉菲)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关于我们| 推广服务| 法律申明|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中细软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544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86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 传真:010-58143981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