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对自主品牌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嘲讽

来源:新浪汽车作者:新浪汽车 2009-05-251431

前几天参加《中国名牌》杂志举办的一个座谈会,中国质量协会原会长解艾兰表示,媒体在品牌建设中责任重大,

前几天参加《中国名牌》杂志举办的一个座谈会,中国质量协会原会长解艾兰表示,媒体在品牌建设中责任重大,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媒体应该积极发挥推动作用。

一位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老总在座谈会上不无遗憾地说,品牌的形成应该由政府、媒体、消费者和企业多方推动,但一些国内媒体往往重点报道外国品牌,而忽视了国内企业的自主品牌。

这一现象在汽车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媒体对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和厂家的冷嘲热讽,比比皆是。刚刚结束不久的上海车展上,一大批自主品牌新车型纷纷亮相。一些媒体视而不见自主品牌汽车的巨大进步,而是用放大镜去看待这些车型,横挑鼻子竖挑眼,多款新车型被指责为是山寨版。

广州本田在上海车展上展出了第二款自主品牌“理念”轿车概念车,标志着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又取得新进展。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广本开发自主品牌汽车,为中国汽车工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走出了新的模式,开启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两个第一:一是把合资企业的研发上升到汽车平台的开发,二是产品将挂合资企业自有商标。然而竟有媒体讥讽合资企业开发自主品牌汽车是作秀。

去年1月的美国底特律车展上,吉利、比亚迪、长丰等几家国内汽车企业前去参展,国外媒体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参展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进行了详尽报道,同时对不足之处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参加车展的一些国内媒体,其表现则有些莫名其妙。有国内媒体讥讽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参加车展是“班门弄斧”,“不知道为什么去参展”、“找不着北”,甚至是“丢人现眼”。在今年的底特律车展上,国外媒体对参展的比亚迪汽车的报道,远远多于国内媒体的报道。

最近,国内某报质疑奇瑞汽车2008年的销售数据不实。经过核对,发现这是一则错误报道。就此,奇瑞汽车新闻发言人金弋波指出,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典型,奇瑞品牌形象正在建设中,‘诚信’是企业的基本形象,在涉及到企业最关切的‘诚信’方面,如果媒体能慎重一些,向专家或企业核实一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他希望国内媒体能给自主品牌更多一些关爱,更少一些质疑。

一家跨国汽车公司总裁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如何看待中国一些自主品牌车型与国外车型十分相似。赵航回应说,在车型外观设计,美学和空气动力学方面,是无国界的。

从世界汽车发展历史上看,日本汽车起步之初,大量模仿欧美车型,韩国汽车则是模仿日本汽车。由此可见,车型外观的模仿、借鉴在汽车品牌形成之初,是不可逾越的一个过程。但随着品牌的逐步成熟,必须要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够站得住脚。

在自主品牌定义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其实品牌就是一个注册商标。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具备四项条件。首先,必须是由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取得的商标专用权,也就是注册商标。二是必须是国内企业,也就是商标注册人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拥有商标专用权。三是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要拥有该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和认可权以及产品的技术转让权。四是作为消费者识别的主要标志,必须在汽车外部显着位置如车头和车尾加以标注。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国家将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不仅仅在汽车领域,在其他领域国家同样大力支持发展自主品牌,以改变中国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自主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一是品牌数量少,影响力小,尤其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世界上各类名牌商品共约8.5万种,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拥有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而中国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二是品牌生命周期短,附加值少,对经济贡献度低。我国每年新增几十万个品牌,但生命周期平均不足2年。自主品牌的附加值偏低,仅仅体现为一个商标。据测算,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达 60%,而我国还不足20%。

品牌战略是国家战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自主品牌战略在汽车领域更具有现实意义。要看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时间还很短,确实很稚嫩,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差距。但其勇气十分可嘉,进步十分神速。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国内媒体应该多一点关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包容,而不是一味进行讽刺和挖苦。(原载《国际航空报》作者:新华社资深记者 张毅)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我们已收到,我们会尽快上传!!

如有问题可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我的收藏
立即咨询
400-700-0065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提交成功

已经收到您的询价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发布求购信息

*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提交
提交成功

已经收到您的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会员登录
发送验证码 (60s)后获取
登录

登录即表示您已同意《中细软服务协议》

遇到问题: 联系在线客服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与建议,我们会持续优化网站,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确认
收藏成功

登录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提交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