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PO:中美德日韩是辅助技术创新五大来源

来源:作者: 2021-03-264497

2021年3月23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1技术趋势:辅助技术》,探讨了辅助技术(Assistive Technology)创新方面的专利情况和技术趋势,分析了七个领域“移动性、认知、通信、听觉、建筑环境、自我护理和视觉”的突出技术、主要参与者和专利保护市场,旨在全面了解这种技术的快速变化,为决策提供参考。

2021323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1技术趋势:辅助技术》,探讨了辅助技术(Assistive Technology)创新方面的专利情况和技术趋势,分析了七个领域移动性、认知、通信、听觉、建筑环境、自我护理和视觉的突出技术、主要参与者和专利保护市场,旨在全面了解这种技术的快速变化,为决策提供参考。

目前有超过10亿用户需要辅助技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消费电子产品与辅助产品的融合,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亿。主要结论如下。

1.jpg

01总体趋势

(1)传统技术领域的专利活动几乎是新兴辅助技术领域的8倍,专利申请量为117,209件,而新兴技术领域为15,592件。但是,新兴技术领域的申请增速是传统技术的3倍,年均增长率为17%,而传统技术领域为6%。传统辅助技术的专利申请大多与移动性有关,其次是建筑环境、听觉和视觉。移动性方面的年申请量超过其他6个领域的申请总量。

1.png

(2)在新兴辅助技术方面,最活跃的领域是听觉,其次是移动性、视觉和通信。

2.png

2014年以来,移动性在新兴技术申请中也占据了领先地位。事实上,专利申请量增长最快的领域都与移动性和环境有关。

02 辅助技术与其他技术、学科和市场的融合

传统上,辅助技术被认为是人体外部的、非侵入性的。该领域目前正在与医疗技术融合。

一些新出现的辅助产品包括植入物和其他医疗设备产品,其中许多产品已经超越了辅助功能的范畴,转向增强人体功能或恢复人体缺失的功能。

分析显示,所有已识别的新兴辅助产品都使用了一种使能技术,或组合使用多种使能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脑机接口和先进的传感器。

这些使能技术使得辅助产品更加智能和互联,可以从用户的行为和环境中学习,优化和定制其功能,并支持独立生活和导航、远程医疗和智能护理。

3.png

新兴辅助技术中的主要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数据科学、材料科学和神经科学,而与电子消费品市场的重合点主要是通信、导航和游戏领域。学科、领域和市场之间的融合,增加了面向不同用户的产品的功能广度,推动了新兴辅助技术的创新步伐。

数据显示,新兴产品通常不会取代传统的辅助产品,而是对其进行补充。因此,平行的产品市场服务于不同的用户需求、偏好和环境。

03辅助技术创新的地域趋势

辅助技术寻求专利保护主要集中在5个市场: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

随着中国和韩国申请量的增加,美国和日本的主导地位近年来有所下降。

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最广的是移动辅助技术。对其他领域的保护,无论是传统辅助技术还是新兴辅助技术,主要集中在这五大目标市场。

这五个地域也是发明的首要来源地。与保护市场的发展情况类似,辅助技术领域领先参与者的地域分布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欧洲、日本和美国参与者现在面临着来自中国和韩国参与者的日益激烈的竞争。

04申请人和专利组合

申请人和专利组合分析发现,大企业参与者主导着辅助技术的发展(占传统辅助技术的48%,新兴辅助技术的60%),在听觉和视觉领域占主导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主导通信领域。

其他领域则比较分散,大量专利申请人和排名靠前的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组合都很小。

领先者倾向于采取整体策略保护创新,不仅利用专利和实用新型,还利用工业品外观设计来保护辅助产品的装饰性外观。

企业申请人来自专门的辅助技术公司、消费电子产品公司以及汽车行业。消费电子产品公司的专利组合多样化,涉及多个领域。

4.png

这与专门的辅助技术公司或汽车业公司形成鲜明对比,这两类公司主要在移动领域申请专利,其次是环境领域。

这反映了这一群体中不同的商业化利益,也反映了使能技术和一般的信息通信技术(信通技术)在辅助技术领域的影响和应用。

企业申请人中排名靠前的是助听器和矫形器及假肢制造商,这反映出听觉和移动数据集的规模,并反映出这方面由大公司、大型光学和眼科公司主导。

在新兴辅助技术数据集中,高校和公共研究机构更为突出(占专利申请人的23%,而传统辅助技术是11%)

1111.png

独立发明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在中国)在较简单的技术中占主导地位(传统辅助技术专利申请人中占40%,新兴辅助技术中占18%),这通常反映在实用新型申请数量上(占传统辅助技术申请的25%,新兴辅助技术申请的13%)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我们已收到,我们会尽快上传!!

如有问题可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我的收藏
立即咨询
400-700-0065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提交成功

已经收到您的询价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发布求购信息

*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提交
提交成功

已经收到您的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会员登录
发送验证码 (60s)后获取
登录

登录即表示您已同意《中细软服务协议》

遇到问题: 联系在线客服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与建议,我们会持续优化网站,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确认
收藏成功

登录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提交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