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鞋帽(25类)
- 酒商标(33类)
- 食品商标(29类)
- 医药商标(05类)
- 方便食品(30类)
- 科学仪器(09类)
- 日化用品(03类)
- 餐饮住宿(43类)
- 广告销售(35类)
- 健身器材 (28类)
- 更多
在分类中搜索“”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gbicom.cn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品牌LOGO、文字名称的右上角或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www.gbicom.cn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品牌LOGO、文字名称的右上角或右下角标注了一个小小的“TM”,这是什么意思呢?
“TM”是英文“trademark”的缩写,与“R”、“注”一样,都是商标注册的标志,其中,“R”与“注”标记代表已通过国家商标局审核的已注册商标,“TM”标记代表已经向商标局递出申请但尚未注册成功的注册中商标。
一般来说,商标的注册周期比较长,大概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很多企业和个人急于使用商标,因此在向商标局提交申请、拿到《商标受理通知书》之后,就将TM标志标注在还未成功注册的商标上,开始投入生产使用。殊不知,这TM标记背后却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
首先,小知提醒大家,“TM”标记并不受《商标法》保护。
我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使用注册商标,可以在商品、商品包装、说明书或者其他附着物上标明‘注册商标’或者注册标记。注册标记包括注和R。使用注册标记,应当标注在商标的右上角或者右下角。”也就是说,标注了注或R就代表商标已经成功注册了,属于注册商标所有人独占,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企业或个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权人许可或授权,均不可自行使用,否则将承担侵权责任。
而“TM”标记实际上来源于国外,是国外企业经常使用的一种商标标记,在我国的《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中并没有与“TM”标记相关的法律条款,“TM”仅仅表示它所标注的图形或文字是商品或服务的商标,带有TM标记的注册中商标并不受法律保护,也不享有商标的专用权。
其次,企业和个人应该谨记,盲目使用TM标记的商标是有风险的。
商标局在接到商标注册申请后,会给申请人发出一份《商标受理通知书》,在《商标受理通知书》的下面印有一段文字:“本通知书仅表明商标局已收到申请人的商标申请,并不表明所申请的商标已获准注册。”也就是说,《商标受理通知书》仅仅表明商标局已经收到了申请人的申请,但是还没有开始审查,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否能通过审查还不得而知。
如果申请注册的商标与他人在先注册的商标构成近似,不仅商标申请会被驳回,企业提前使用的TM商标还会侵犯到他人已注册的R商标的商标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也许有人认为,在商标注册前进行全方位的近似商标查询则可避免出现近似的情形,从而确保商标注册100%成功。但是小知要提醒大家,即使在商标局的网站上进行了查询也不代表100%没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这是因为商标查询存在一个“盲期”的问题。
通常来说,商标局收到的各类商标申请文件均需要人工一一进行分类并上传到数据库,这就决定了商标申请资料从提交到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检索需要一定的信息输入周期,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商标查询盲期,这个查询盲期一般在3~6个月内。在这期间内,任何人都无法确定是否存在近似的在先商标申请,商标近似风险无法完全排除,企业正在使用的TM商标还是有注册失败的可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企业不仅要面临侵犯在先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风险,前期对TM商标的宣传营销投入也将付诸东流。
但是,这也不代表企业和个人完全不能使用TM商标。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和个人对带有TM标记的商标都存在一种共识,那就是TM商标代表了被标注的图形或文字已经向商标局提出了商标注册申请,表示现有商标持有人有优先使用权,可以防止其他人提出重复申请。因此,只要合理使用TM标记,TM商标还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
首先,在申请商标注册之前,要仔细认真地进行商标检索,充分理解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下发的商标审查标准,最大限度地保证没有在先注册的相同或近似商标;
其次,对商标进行分类注册时,应根据商品或服务的范围,仔细辨别商标类别,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到业务延伸,对有可能开展的业务类别进行注册,这样才能充分、全面地保证TM商标的专用权,减少被抢注的可能。
如果对多达数百页的《类似商品与服务分类表》不熟悉,或对自己的判断没有信心,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商标代理公司,避免因判断失误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最后,在使用TM商标的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对该TM商标的广告、宣传、生产等投入。这是为了防止TM商标一旦注册失败,在此之前企业对TM商标的各种宣传推广便成了无用功,白白浪费了企业大量资源与金钱。
作为知识产权服务行业领军者,中细软也呼吁各企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提前做好商标保护战略布局和管理,尽可能在商品推出前做好商标储备,咨询专业知识产权机构,未雨绸缪,防止落入商标侵权纠纷的漩涡,对企业的前程和未来造成不利影响。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www.gbicom.cn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关于我们| 推广服务| 法律申明|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中细软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544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86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 传真:010-58143981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