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鞋帽(25类)
- 酒商标(33类)
- 食品商标(29类)
- 医药商标(05类)
- 方便食品(30类)
- 科学仪器(09类)
- 日化用品(03类)
- 餐饮住宿(43类)
- 广告销售(35类)
- 健身器材 (28类)
- 更多
在分类中搜索“”
随着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机构的崛起,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降低成本,甚至改变未来的行业格局,将是知识产权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信息碎片化时代,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在知识产权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应用与实施。随着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机构的崛起,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降低成本,甚至改变未来的行业格局,将是知识产权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知识产权大数据指什么?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是一座金矿,数据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价值,最重要的是大数据的应用。
我国的商标申请量、专利申请量及版权申请量与日俱增,2016年我国商标申请总量已经达到369万多件,而专利的申请量创新者提交了310万件。如果从全球范围看,数量更是惊人:过去50年,仅全球的专利数量,其数据总量已经超过1亿条。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参考价值的资讯,将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将具有重大作用。
此前,关于知识产权的大数据,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信息事业部主任刘化冰曾介绍“从广义上看,知识产权大数据除人们平常接触较多的专利、商标等数据外,还有着更广泛的内容——凡有知识产权应用的地方,都会产生知识产权的数据资源。它不仅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识、植物新品种、域名、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也包括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科技期刊论文、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裁判文书、知识产权实施转让、商业情报等数据。”
大数据应用于知识产权行业哪些地方?
知识产权大数据的巨大价值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知识产权大数据的研发和应用。目前,许多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都很重视大数据资源的积累、建设和应用,开始尝试探索新的数据应用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说,对知识产权大数据的挖掘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中国知识产权行业的大数据主要应有到以下几个方面:商标、专利、版权的基础检索;专利撰写;知识产权数据分析与竞争分析等;知识产权评估、质押和金融等方面的应用。
检索应用
在商标、专利、版权的检索过程中,知识产权申请总量和申请过程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为大数据在知识产权检索应用上提供庞大的数据基础,同时随着知识产权基础申请井喷式的增长,传统依靠人工方式检索知识产权相似性的难度越来越大,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此类机械性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数据清洗和数据比对,并逐步完成机器学习和提升的功能。
专利撰写应用
基于大数据撰写专利背景技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输入背景技术的关键词;根据所述背景技术的关键词在预定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与之对应的对比文献;显示所述对比文献中带所述背景技术的关键词的已有专利的背景技术对话框,通俗讲也就是在数据库中输入最基础的技术交底书,进行智能检索撰写,目前此项技术等留在概念炒作和简单专利撰写领域,实现方式也采用是“人工”+“智能”的方式,大数据人工智能将成为知识行业新的课题,至于是否能成功也取决于技术与资本投入。
知识产权数据分析
对于知识产权的数据分析,可以掌握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还可以从分析中了解所在行业走势,从而在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公司战略上有所突破。数据即优势,掌握数据信息即掌握了先机,大数据在这个领域的应用通过提供最新的专利数据,帮助企业从专利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捕捉到市场先机和竞争动态。
知识产权评估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分析,对于专利数据而言,其相对于其他数据具有先天优势。如果基于专利大数据分析建立完备的行业技术脉络及市场分布,将能为充分考虑法律、技术、经济要素建立评估算法提供可靠基准。相比于现有评估方法,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据的专利权价值评估将更为全面和客观,从评估角度而言,更能从专利权的法律和技术本质上趋近于其真实价值,也能够以行业产值为科学依据,更有针对性地体现出相关专利权的市场价值。
知识产权行业大数据应用现状
就大数据技术领域而言,偏应用领域的技术居多,而提供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的较少,绝大部分企业属于在自身传统业务基础上为适应大数据的发展要求而拓展形成相应的大数据业务,只有少数几家涉及大数据技术的较全面解决方案和基础平台建设。在这里,可以从企业运用大数据及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运用、开发大数据两方面分析。
第一,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大数据的应用
就目前而言,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大数据一般在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检索,提供仅供和防御的数据分析,培养和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上。
知识产权检索是为了了解自己和对手。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对专利数据的深度解析,可以了解技术发展的路线、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发明人、申请地域、申请数量等分析,可以了解竞争对手动态等。
提供进攻和防御的武器。商场如战场,从进攻武器的角度来看,为了防止竞争对手,只能通过专利布局来遏制,企业都应该在通往未来的产品道路上尽可能多的埋上你的专利地雷;
从防御武器的角度来看,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在某个细分领域进行深入的专利分析,寻找技术的空白点,并围绕大企业的核心专利布局周边外围专利,从而与大企业的实现交叉许可,获得市场上的准入权与豁免权。
培养和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于企业全体员工对知识的积累和合理运用。而知识产权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恰好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针对同一个技术问题,有不同领域的专家在各自领域都做出了解决方案,企业的员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各领域专家的知识,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空白点,避免重复研究,开阔创新思路,同时结合自身企业现状,合理利用进行再创新,这样的环境是企业需要很长时间去构建和培养的。
第二,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对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首先,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和开发也处于相对初级的层次。目前,主要有开发检索软件、工具;知识产权行业分析;建立大数据平台三种形式。
以中细软为例,在开发检索软件工具层面,中细软开发了知识产权管理软件“细软宝”,客户不仅能够从“细软宝”中查询商标,并且还能够实现迅速下单及迅速买卖的体验。当然,行业中也有其它的企业开发出不同的查询软件,例如白兔、权大师、智慧芽,都有相应的自主查询软件。
在运用大数据进行知识产权行业分析领域中,最常见的是报告形式,例如中细软知识产权研究院每年会定期出不同类型的行业报告,他们最近新出的一篇报告内容是《2017-2018专利申请行业分析》,基于大数据的角度分析全国专利申请量及申请类别等形式。
同时,中细软也在建立大数据平台上花费了较大的心血。中细软目前的品牌定位就是创新科技服务云平台,该平台把集团成立16年来的知识产权基础数据、交易数据、金融数据有机融合,并相互贯通,从而实现了在大数据基础上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途径。
未来大数据与知识产权共生畅想
未来,知识产权大数据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笔者提出几方面的构想,欢迎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
大数据在知识产权金融领域的应用
对于解决质押、融资等金融问题,及IP价值的实现有很多难点。
例如,双创热潮在持续升温,大量持有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却苦于手中的知产资本不能快速变现,难以支持研发和生产。还有,一项知识产权到底值多少钱,需要有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的评估,需要强有力的担保机构分担风险,还要有熟知知产金融政策的法律平台进行保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技术的资产化,知识产权金融将成为无国界的世界级银行。它提供知识产权金融的闭环服务,它联动持有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银行信托三方。主要解决质押问题,构成资本的闭环,让创新在资本的扶持下生生不息的生长。
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在相关技术领域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这主要是源于该技术存在带动各个产业变革的潜力。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与交换方式,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那些依赖于数据存取的行业(诸如,知识产权领域)带来变革。
实际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远远超越金融领域,比如(从某些方面来讲)该技术甚至有可能会以一种曾被认为不切实际的方式来让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或者简单。而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最著名的用途便来自于其自身最基本的功能。即,该技术可作为时间戳信息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知识产权资产的产权链(chain-of-title)以及所有权情况。在区块链中,所有权可以按照顺序实时地持续更新,从而可以为任何一种知识产权资产的转让活动提供不可篡改的跟踪记录,并且再也无需去寻求第三方信托的帮助。
知识产权携手大数据助力“互联网+”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知识产权与大数据是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支撑。知识产权保护是“互联网+”的核心,“互联网+”的新技术的法律适用对知识产权保护构成挑战,发挥知识产权主导作用就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命门”。
知识产权保障大数据创造未来产业生态
创新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知识产权和大数据的融合将创造全新产业生态圈。大数据为知识产权运用提供方向和落脚点,知识产权则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大数据将碎片式的、相互独立的知识产权“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连接起来,形成信息共享的知识产权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大数据应用全过程和创新发展的全领域。既要防止数据资源垄断,保护创新动力;又要激励数据基础资源共享,发挥最大效能。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关于我们| 推广服务| 法律申明|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中细软网络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544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86号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 传真:010-58143981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