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发布全球创新报告:美英中面临较大不确定研发风险

来源:普华永道作者: 范炳健、丁洁 2017-12-1948387

从研发投入总量来看。2017年全球研发投入继续呈增长态势,研发投入最大的1000家公司的研发投入达7016亿美元,同比增长3.2%,研发投入强度达4.5%。

1.总体概况

从研发投入总量来看。2017年全球研发投入继续呈增长态势,研发投入最大的1000家公司的研发投入达7016亿美元,同比增长3.2%,研发投入强度达4.5%。全球私营部门研发投入已达到1999年的2.7倍。不过受化工和能源领域的拖累(营收下降14.5%),研发投入最大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美地区拥有医疗健康、计算机和电子以及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20家公司中有13家总部位于美国,展示了美国在高技术和健康产业领域具有的绝对优势地位。欧洲和中国拥有工业品领域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日本和欧洲拥有汽车行业投入最大的公司。从研发投入变化来看,日本研发投入多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长;而中国在则在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情况,出现了首次下跌(3.3%)。

从行业分布来看。研发投入领先的四个领域为计算机和电子、医疗健康、汽车及软件和互联网,来自上述四个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5%。

从发展趋势来看,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研发投入增速最快,医疗健康产业有望在2018年取代计算机和电子产业成为研发投入最大的领域。软件和互联网公司在2017年度研发投入排行榜上表现抢眼。亚马逊领衔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20家公司,投入达161亿美元,Alphabet公司紧随其后,投入为139亿美元。

2.1000家企业的研发支出首次突破7000亿美元

研发支出首次突破7000亿

2017年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的研发支出达7016亿美元,为历年来最高;平均研发支出年增幅约3.2%,高于去年的1%,研发强度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4.5%。由于化工与能源产业收入的剧烈下降(-14.5%),2017年,1000家企业的总收入下降了2.5%。

1.png

3.计算机与电子行业研发支出最多,软件及互联网行业的研发支出增速最快

从行业分布来看,2017年全球研发支出最多的行业为计算机与电子行业(1620亿美元),第二是医疗行业(1590亿美元),第三是汽车行业(1090亿美元),第四是软件与互联网行业(1017亿美元),这四大行业占榜单研发总支出的75.8%,与2016年度数据基本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榜单中医疗行业的研发支出和计算机与电子行业的差距在缩小,二者的研发投入相差不到1个百分点。普华永道据此预测,预计到2018年,医疗行业有望成为研发支出最大的行业,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创富风口。

2.png

4.美国的上榜企业数量最多,其次为日本和中国

从上榜企业所属国家来看,美国上榜企业的数量最多,达到357家,领先第二名的日本(171家)2倍之多;中国以113家企业上榜位居第三。紧随其后的是德国和法国,分别有42家和37家企业上榜,英国有36家企业上榜,与韩国并列第六。对于日本来说,2017年的上榜企业数量在近5年中首次出现增长,而中国上榜企业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今年共有125家企业入榜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全部入榜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为2.4%,与中国台湾地区(3.1%)、韩国(3.3%)、英国(3.8%)、日本(4.0%)、德国(4.3%)、美国(6.6%)等仍有一定差距。

5.png

同时,日本企业的研发支出也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增长,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多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但2017年中国的研发支出首次出现下降,降幅为3.3%。

6.png

5.亚马逊为全球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企业,Alphabet为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

2017年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榜单中,亚马逊从2016年的第三名上升到2017的第一名(161亿美元),这也是高科技公司首次位居榜单首位。其次依序是Alphabet(139亿美元)、英特尔(127亿美元)、三星电子(127亿美元)、大众汽车(121亿美元)。

由于创新是复杂的系统活动,因此研发支出并非单一衡量创新水平和效益的因素。所以普华永道邀请562位专家进行票选,综合评选出2017年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十大企业,依序为:Alphabet、苹果、亚马逊、特斯拉、微软、三星电子、GE、Facebook、IBM、阿里巴巴。其中,Alphabet首次超越苹果公司成为最具创新力的企业,阿里巴巴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榜单前十的企业。

4.png

6.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将对未来创新模式产生影响

调查显示,很多公司正在感受到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大部分受访公司标示,如果这个趋势继续发展,经济民族主义将会对研发活动带来较大影响。如果更多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被采用,很多公司表示将会在2到5年对研发活动进行调整。

根据全球贸易预警,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印度、俄罗斯、阿根廷采取了最为严厉的贸易保护政策,很多国家也对数据本地存储和技术转移等提出了保护要求。2017年特朗普政府提出 “美国优先”政策、英国的脱欧等增加了多边贸易的不定性。在这种大背景下,基于信息、资本和人才的跨境自由流动将受到,对全球创新模式产生影响。

(一)对国家而言:美、英、中被认为面临较大创新风险

受访公司在被问及不同地区面临经济民族主义带来的创新风险程度时,美国、英国和中国被认为是面临风险程度最大的前三个国家,而加拿大、德国和法国则被认为有可能从中获益最大。

美国是总部在其他国家的公司“输入”的研发投入最大的国家,中国排名第二。但是从“输入”的研发投入占总体研发投入比重来看,中国为81%,而美国则为36%(2015年数据)。因此,相比美国,中国在创新上更依赖海外。

从人力资源构成来说,美国移民占据劳动力总量的16.9%,但是移民在高技术、科学和工程领域占据非常大比例。从毕业生构成来说,来自国际的学生中,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因此,如果经济民族主义政策蔓延,移民、签证政策收紧,由于美国仅靠本国难以供给创新所需的大量智力资源,将面临较大风险。

中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在2007到2015年间,增长了120%,达550亿美元,但是其中超过80%的研发投入来自总部在境外的公司,而这些总部在境外的公司最多来自美国。同时,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在2017年出现了首次下跌。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的减少,加之对境外研发投入的依赖,如果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导致“输入”性研发投入被打断,将会带来较大创新风险。

不过,也有25%的受访公司认为中国可能是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受益者。因为中国还有很多吸引研发投入的因素,比如高速增长的市场、较高水平的制造能力、较低的发展成本。如果移民和贸易政策在其他国家如美国等,更加收紧,中国可能赢得更多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或者欧洲,乃至美国和英国公司的创新活动流入。

(二)对公司而言:很多公司正在密切关注态势变化,准备采取应对措施

近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总部所在国之外寻找智力资源,并且将研发中心建在离目标市场较近的地方。这些公司已经非常善于管理分布式的创新要素,将其同公司的核心研发研究组织相连,同时保持创新网络的流动性。这些公司将60%或更多的研发投入到总部所在国之外的地方,也获得了比在本国运营的公司更多的超额收益。

当前,很多公司正在审慎考察经济民族主义政策态势的发展。尽管创新的目标不会变,但是全球的创新模型将被迫进行调整。很多运转敏捷的、相互支撑的创新网络有可能发展成自治的创新中心,而这样将丧失效率,产生冗余,同时带来更高成本。

52%的受访公司表示,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将会对公司的创新活动产生中等程度或者显著的影响,其中表示会受到影响的日本公司数量最多占比58%,紧随其后的是欧洲公司52%,北美48%。30%的受访公司表示已经感受政策压力,可能调整创新布局及创新模式。近30%的公司表示已经感受对人才获取和维持的影响。这些公司也担心政策还会影响到知识的分享和知识转移。

从2014到2016年,受访公司表示创新战略和业务战略的一致性从27.7%上升到31.8%,2017年这个比例变为25.8%,同比下降19%。究其原因,对未来全球经济和贸易政策不稳定的担忧很可能对此造成了影响。

7.全球创新的变化趋势与核心聚焦点全球创新的变化趋势与核心聚焦点

普华永道的创新分析报告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有13年时间。这13年中,从创新经费的有效支出、与客户相连、跨国创新、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到创新模式,每年创新活动都会呈现独有的趋势,反映了创新的全球变化态势。

从近五年(2013-2017)的创新变化来看,伴随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成为创新的重要工具,这在创新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数字化手段与价值链全流程创新结合愈加紧密、制造类企业不断向制造加服务转型、亚太地区成为创新的热点区域、软件和互联网领域成为创新最为活跃领域。数据显示,未来十年更多公司会将创新投入从增量式创新向颠覆式创新转移。

虽然创新的趋势在调整,创新模式也会受到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但是创新中有些核心的要素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正如2014年度报告指出,通过过去十年的分析,发现创新活动主要聚焦在两大领域:业务能力、组织和流程;关注的五大能力是:将创新与客户需求和愿望相联系、开发和维持业务所需人才、确保创新领导者和业务领导者协调一致、理解新产品和服务相关技术和趋势、追求敏捷的产品开发过程。这些创新的核心要素非常值得关注,也将紧密响应创新趋势调整,不断得到加强和优化,通过整合发挥作用,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驱动公司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www.gbicom.cn!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400-700-0065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我们已收到,我们会尽快上传!!

如有问题可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我的收藏
立即咨询
400-700-0065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提交成功

已经收到您的询价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发布求购信息

*

电话号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提交
提交成功

已经收到您的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确认
会员登录
发送验证码 (60s)后获取
登录

登录即表示您已同意《中细软服务协议》

遇到问题: 联系在线客服

提交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与建议,我们会持续优化网站,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确认
收藏成功

登录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

提交成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